极简主义专题第一期:极简主义的第一课 (An Introduction to Minimalism)
我可爱的听众朋友们你们好!依依今天想跟大家聊一聊极简主义。一般大家去搜索极简主义这个关键词都会出现什么内容呢? 无非就是两类内容,一类是关于极简主义设计风格的,而另一类是关于生活派系。这第二类呀,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今天的分享,依依会从极简理念,方法,心得和成果这几个方面出发,希望大家喜欢。
说到极简,大家肯定脑海中肯定会浮现那些空空荡荡毫无生活气息的房子的画面。但那并不是极简的本意,极简这个词的重点在于简单的简,而不在于极端的极。极简致力于把生活的 方方面面 都简化到精髓,至于什么是你生活的精髓,拿着只有你自己能定义。所以啊,不是所有的极简主义者都住到那种空荡荡神似毛胚房的房子里的。 这样说 可能还是有那么点抽象 哈 不过,关于极简有一个耳熟能祥的词 大家肯定听过 那就是 断舍离。
@断舍离?那不就是扔东西的意思吗?@
没错,扔掉不需要的东西的确是断舍离方法中的一部分。 但是,断舍离可不只是扔东西那么简单哦。其实呀,这个词来自一位名为 山下英子的日本女作家所出的 一本书的书名。每一个字都代表了不同的概念。断等于不买、不收取不需要的东西,舍等于处理掉 堆放在家里没用的东西。离则是等于舍弃对物质的迷恋,让自己处于宽敞舒适,自由自在的空间。看吧,断舍离其实是在告诉我们3件不同的事,而合在一起应用就能享受到极简的生活。
@说得简单,做起来哪有那么容易。
对呀,道理都懂,只是不知道怎么做。所谓,万事开头难,我们首先要找到的是开始的动力。问问我们自己,我们是否对自己的生活满意?东西是否总是在要用的时候找不到?房间是否明明刚刚整理完却很快又乱了?是否每次衣柜换季都是头疼的大工程?是否堆积了很多没什么用却又不舍的扔的东西?问问我们自己,我们真的需要这些东西吗?
我第一次反思这些,还是因为偶然的一个机会我看到了一条视频,博主坐在空无一物的房子中间的地板上,拿着他仅有的一副碗筷在吃午饭。没有桌子也没有椅子,没有餐布,没有别的盘子,地板上连坐垫居然都没有。虽然这可以说是一个极端的境界,但是这条视频突然让我意识到, 天呐,原来在吃饭这件事情上,有那么多我们理所当然却实际上不太需要的东西。这让我不禁反思,生活中 是不是有很多我们认为应该有的东西 实际上,却是可有可无的。或者说,拥有了这些东西并不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快乐。由于上面提到的那条视频给我带来的震撼。我开始搜索了解关于极简的内容,看了大量相关的视频纪录片书等等,结果就是整个人都被吓到了。
对呀,我们的生活方式多来自父辈的影响,而从来都没有停下来质疑思考过这是不是我们想要复刻的。每个时代各有不同。爸爸妈妈们出生在短缺的年代,所以对于他们来说,本来就没有什么东西,东西可都是拿钱买的,扔东西是想都不要想的。所以没有用的东西也不舍得扔,就在本就不大的家里慢慢堆积了起来。像很多90后一样,我也从小就生活在父母爱物惜物的生活习惯下,爸爸妈妈会骂骂咧咧地叫我整理房间,但却总是偷偷地把我整理扔掉的东西捡回来。哈哈 ,别笑, 肯定不止我有这种经历。他们总说,
@丢什么丢,你个败家的
@ 哎呀,留着以后总会有用的。
东西多了自然就不容易整理,这是小孩子都懂的道理。
这种情况一直到毕业工作后搬出去住。那个时候比较仓促所以就只带了一个行李箱的必需品,心想以后慢慢搬嘛。
@(记住必需品这三个字,后面要考的)
没想到这却变成了我开始极简的契机。因为要搬,所以就会在要不要把这件东西搬过去这件事情上再三甑酌。而这甑酌思考的结果就是, 80%我拥有的东西我都不需要它们生活。因为必需品大已经在我第一次搬来的行李箱里了。 这下,我又整个人被吓到。所以,这么多我整理来整理去的东西都是不是我需要的!
那么这些东西都是为什么会来到我的生活呢? 除了那些积累的学习笔记,书本和纪念品外,其它的衣服鞋子包包 那么些有的没的全是我买买买的结果。 确实,购物本身会使大脑分泌多巴胺,一种让人们感到快乐的荷尔蒙,和其它的快感一样,花钱买东西是种容易上瘾的快乐。这种对买东西的需求再被各种直播带货,广告植入一类的营销手段不断散播发酵,让我们花钱买了很多我们并没有那么需要的东西, 而这些东西也悄无声息地占据了我们的居住空间。在这个寸土寸金的时代,你确定我真的要牺牲几万块甚至是几十万块一平米的居住空间给这些不需要的东西吗? 不仅如此,这种社会现象持续推动,让我们觉得我们需要不停地工作努力赚更多的钱,买更大的房子,有更多的空间去放那些东西。停下,问问自己,真的需要这么多吗? 这样不累吗?
这个时候的我已经慢慢开始反思很多自己原有的购物习惯了,但是我真正的觉醒是在看了一部日剧后发生的。这部日剧名叫 我的家里空无一物。主人公麻衣是一位总是相当极端的极简主义者。麻衣不停地“扔”东西,而和大多长辈一样她的妈妈和外婆却觉得,扔了可惜。原来麻衣小的时候 由于妈妈和外婆的堆积习惯,她从小生活在堆满杂物的家中。而直到一次失恋后在扔掉男友相关的东西的过程中发现了扔东西的快感和自己所处的堆满杂物的空间,这让她重新开始审视与这些物品的生活。
@失恋果然是让女人觉醒的最好方式@
这部剧用短短 的6集讲述了麻衣的经历,并分享了很多如何实行极简的干货。比如如何决定一件物品该不该扔,如何处理决定要扔掉的那些东西,怎么样和家人沟通得到家人的支持等等。极力推荐大家去看这部剧,然后来和我分享感悟。在看这部剧之前, 先要提醒大家, 短剧是以话剧夸张的表达方式呈现的,所以偏向极端,但却传达了极简的精髓。我再强调一遍,我们不追求极端,我们只应用那些适合我们的方式。
看完这部剧,依依就开始应用很多里面教到的极简理念和方法。这两年的极简经历颠簸起伏却也小有成果,无论是在看待物品还是在看待人际关系上,都更加了解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了。在这里分享一些我引以为傲并一直保持的成果。第一点是自从极简之后,我每年衣橱换季都是零负担,基本上15分钟就搞定。因为东西少了,需要整理的自然也就少了。这第二点呢,就是由于控制了衣服的数量,钱包也很感恩地鼓了起来。相比极简之前,我在衣服配饰上的花费减少了30%。大家肯定说了, 减少的也没有那么多嘛, 那是因为虽然数量减少了,但是寻求更高的质量,可哪怕是这样,总花费还是减少了30%了。注重质量而不是数量,也是极简精神的一部分。最后一点也是最关键的一点, 那就是物品的减少和空间的变大,让我更容易专注于重要的事。在工作效率上提高了不少,在平时也有很多的时间去享受生活,整体对自己的生活更加满意了。
你呢?你也想要感受这些极简之后的幸福吗?关于极简 其实有很多好用的方法,每种方法适用生活不同的部分。比如衣橱的管理,桌面的管理,买东西时的决策法则 等等。关于这些,我会在接下来的几期详细地讲一讲。你们有特别想听的内容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告诉依依。
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希望大家喜欢。
评论
发表评论